胃痛看似小毛病,可能藏着大问题

胃痛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很多人都有过胃痛的经历,但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引起胃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消化不良会胃痛、受凉会胃痛、慢性胃炎也会胃痛。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很多人便会对胃痛不太重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match?王华宁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脾胃病肝胆病科行政副主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及国家级龙祖宏名医工作室副主任兼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国名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名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云南女医师协会肝胆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云南省中西医结合脾胃委员会委员。

情志所伤也可导致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疾病。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寒、湿、暑等外邪;情志所伤;饮食失调、暴饮暴食;生活起居失宜;瘀血停滞。

一般来说,由邪干胃脘引发的胃脘痛多为急性;而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胃脘痛多为慢性。病位主要在胃腑,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病性急性以邪实居多,慢性以正虚或虚实夹杂为主,慢性因邪侵而发作者,以本虚标实为主。实为寒凝、气滞、食积、湿热等;虚为脾胃虚弱,包括气虚、阴虚、阳虚等。总之,胃脘痛虽有以上诸多病因,但以情志所伤和饮食失调为主。中医上胃痛主要有五种胃痛中医分型为脾胃虚弱(寒)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寒)证:症见胃隐痛或胀闷,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乏力,不思饮食,手足偏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和/或良附丸加减。

肝胃气滞证:症见胃胀痛,两胁胀闷,心烦易怒,喜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胃湿热证:症见胃胀闷或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宜清热除湿,理气和中,方选连朴饮或逍遥清胃汤加减。胃阴不足证:症见胃灼热疼痛,餐后饱胀,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选益胃汤加减。胃络瘀阻证:症见胃刺痛,胃疼痛部位固定或拒按,或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确认位置识别胃脘痛

胃的大概位置位于上腹部,即两个肋骨下方,肚脐上方。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B超、胃镜检查等作为判断的依据。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

胃痛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打嗝、胃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口臭、反酸、便秘或腹泻等。可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所致,也可由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胰肿瘤、慢性胰腺炎或肝癌等疾病所致,医院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胃痛的病因,做腹部CT或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以排除胆胰疾病所引起的上腹痛。老年人还需做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所致的上腹部疼痛。总之,上腹痛的原因不仅仅是胃痛,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导致。对于胃痛,不要轻易忽视,更不能轻易自行购药,以免延误病情。中医辩证论治来调理脾胃肝胆病科采用中医辩证论治以及针灸和穴位贴敷贴等其他中医综合疗法。在调理方面,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积极进行饮食指导,注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畅情志,必要时请脑病科医生协同处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级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年3月与医院结成协作建设传染病基地单位,并于年11月高分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并获评定为全国中医行业第三的好成绩。另外,云南省中医重点特色科室——中医肝病科也属脾胃肝胆病科。

??

记者彭惠玲、通讯员宋艳丽摄影报道

扫码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hizn/166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