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吃蟹须知,大闸蟹这四个部位绝对不

每年中秋节,桌上除了月饼还有肥美的大闸蟹!但是在吃大闸蟹之前,可是有讲究的哦!

如何挑螃蟹?

一、看蟹壳

蟹的背甲壳呈青灰色,带有亮光的则肉厚壮实;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蟹的尾部要发红或发黄,并且高高翘起;蟹壳部分与蟹脐的根部要分离开,说明蟹黄很满。

二、看活力

选螃蟹以鲜活为上品!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弹转翻回的,则活力强;挑选时还可以触摸螃蟹的眼睛,反应比较激烈者说明其鲜活。

三、看雌雄

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公蟹的肚脐是三角,母蟹的肚脐是圆的,使劲按下肚脐,捏不动的说明蟹子里面比较肥,相反则说明蟹子肉少、壳子空!

四、掂重量

新鲜螃蟹较重,在同样大小情况下,较重的说明肉更多、蟹黄更满;挑选时找一只大小合适比较重的螃蟹为标准,然后以这个标准来挑选重量。

如何洗螃蟹?

1、准备好一个塑料盆和一把旧牙刷,并倒入适量的水和白酒,将螃蟹倒入盆中。

2、让螃蟹在水中浸泡5—10分钟,充分沐浴一番。通过酒的刺激,将体内的脏物排出,同时也可以通过白酒将螃蟹醉晕。

3、左手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螃蟹盖的两侧并翻转将蟹肚面向自己,右手用牙刷刷螃蟹的8条腿将泥沙除之。

4、刷完大腿,在用牙刷蟹盖两侧及两只蟹钳,特别是蟹钳一定要多刷几下,因为蟹钳上多毛,容易藏污纳垢。

5、接着,就是最有难度的一步了。左手拇指、食指和无名指三指并用,抓住螃蟹的一对蟹钳后翻转,右手拇指和食指将蟹脐翻开,将赃物挤出。

吃螃蟹的禁忌

一、螃蟹的四个部位不能吃

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俗称蟹眉毛,是蟹的呼吸器官,用来过滤水质的,很脏。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不要吃;

蟹肠:里面有蟹的排泄物,掰开蟹身之后,看到蟹黄、蟹肉处有一根根黑色的东西,要取掉;

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儿,也有蟹的排泄物。隐藏在蟹盖上的蟹黄堆里,把蟹黄吃掉以后弃之;

蟹心:也叫蟹六角板。呈六角形,藏在蟹腹中间黄膏最厚的地方,是最寒的,一定不能吃。掀开蟹壳,可以看到一层黑色的膜衣,白色片装的蟹心就在黄膏与黑色膜衣之间。

二、食蟹四忌

忌食死蟹:河蟹死后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

忌食生蟹: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很高,达到71%。肺吸虫寄生在人体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会引起发烧、咳嗽、咯血;若侵入脑部,则可引起瘫痪。

忌食隔夜蟹:螃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中组胺酸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源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胺中毒。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忌食过多:因螃蟹性寒,蟹黄中胆固醇很高,一般人每次不应超过1斤,且一周内食蟹不应超过3次。

这些人不宜吃螃蟹

1、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

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往往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胀、呕吐等。

2、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

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克蟹肉中含胆固醇毫克,每克蟹黄中含胆固醇毫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引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

3、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

伤风感冒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4、凡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蟹。

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后易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5、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忌吃螃蟹。

此类人吃了螃蟹后,特异蟹蛋白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肌体而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组织胺等,引起胃肠等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会引起荨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症等皮肤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为吃蟹可使病情恶化。

6、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食螃蟹。

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

7、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故对孕妇不利。

8、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

因老年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应以品尝为主,不宜多食。而幼儿因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

一口气恶补了这么多知识,终于可以愉快开吃了!

来源:黄金教育

点击阅读原文,快来探索财经生活馆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bybl/12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