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治胆瘜肉的经验
今天,在易问吧回复一名胆瘜肉患者的发问。他的发问以下:
”老师你好!我做肝胆彩超时大夫说我有轻微胆囊炎性瘜肉,至今无症状,请问我们中医有没有好的养生方法或能医治控制的方法呢?“
我回想了之前老师所教导的”治病必求于本"原则,梳理和总结了一下资料上记载的几种方案。供参考:
中医认为胆瘜肉的病发,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费心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而至。
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顺畅、湿热蕴结、胆汁泌排不利、瘀血内停、日久构成症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医治时,宜辩明标本,分清虚实。
胆瘜肉的症状:
大多数胆瘜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类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胆瘜肉并发胆囊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胆瘜肉患者并没有症状,只有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胆瘜肉藏匿性强,常给人们造成不痛不痒、身无百病的假象。正是由于胆瘜肉初期毫无症状的表现,容易使患者忽视它的存在,而延误医治。
胆瘜肉的危害:
1、部份可有右上腹隐痛不适感,为慢性胆囊炎表现。
2、每一年大约2%的“无表现”会出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发作。引发胆囊壁循环障碍、胆囊积脓、坏疽,乃至胆囊穿孔、腹膜炎。
3、小的瘜肉可经胆囊管排至胆总管、并经胆总管末端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排石进程都可能损伤胆总管末端的壶腹部括约肌,反复排石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或胆瘜肉排至胆总管末端嵌顿、继发胆总管瘜肉、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严重者急性重症胆管炎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
4、大的瘜肉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构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5、胆囊癌变。
胆囊息肉中药医治方剂
(仅供参考)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构成缘由有2:1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顺畅,久郁成瘀而致;2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而至。本病的医治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1、茵陈、蒲公英、柴胡、郁金、人工牛黄、栀子、金钱草、黄莲、青皮、连翘、香附、厚朴、大黄、丹参、冬虫夏草、桃仁、龙胆(注:忌食肥肉、海鲜、鸡蛋黄、无鳞鱼类、动物内脏、辛辣、白酒、油炸等刺激性食品。)
2、柴胡、白芍、甘草、薏苡仁、连翘、青皮、香附、厚朴、生大黄、丹参、桃仁、僵蚕、金钱草、龙胆、茵陈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养肝柔肝、活血化瘀、利胆通腑,软坚散结)
3、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4、乌僵薏四汤由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草6g组成。水煎服,逐日1剂,逐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g,逐日3次。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5、逐瘀消症汤: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逐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视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胁痛伴随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查、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6乌僵薏四汤(治胆囊息肉)医院内科作者:胡竹芳
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乌梅10g,僵蚕10g,
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草6g组成。
水煎服,逐日1剂,逐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g,逐日3次。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药方3
双花连胆汤医治胆囊息肉
医治方法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前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典型病例
赵某,女,38岁,年8月20日初诊。患上腹部胀痛、口苦咽干、烧心纳差近2年。1医院经电子胃镜检查,诊为反流性胃黏膜炎。经医治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半医院检查,经B超检查诊为胆囊息肉、胆囊炎。建议手术医治,患者谢绝手术,改成服药医治,有一定好转,但停药则复发。经人相荐,来本院门诊。自述上腹部胀痛,两胁亦时有胀痛,进食肥猪肉或蛋类食品后加重。口苦咽干,嗳气烧心,纳差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B超检查示胆囊大小为7.8cm?3.4cm,后壁见有直径0.8cm、0.4cm大小瘜肉各1枚。诊断为胆囊息肉、胆囊炎。遂予双花连胆汤医治,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前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逐日1剂。8月26日二诊,患者诸症大减,精神好转。药已中病,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原方。9月6日三诊,患者自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纳增,但仍有轻度烧心,大便不顺畅,遂予前方中加火麻仁15g,大黄6g,嘱进13剂。9月20日四诊,患者告之,诸症消失,饮食正常,体重增加。B超复查,胆囊大小为5.8cm?2.6cm,未见胆囊息肉。停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体会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构成缘由有2:1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顺畅,久郁成瘀而致;2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而至。本病的医治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适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药中病机,故疗效显著。
药方4
柴胡25克半夏20克nbsp;天南星20克甘草20克黄芩25克白芍25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半支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30克栀子25克龙胆草25克香附25克郁金25克山茨菰20克水煎服
这张方剂,常用于肝胆肿瘤,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胰腺炎,胰腺囊肿.供大家参考.
药方5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互为因果而至,采取“乌僵薏柴汤”医治,可使瘜肉缩小或消失。
其方药组成是:
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
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三棱各9克,
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
逐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1疗程。
B超复查后瘜肉缩小则加服一疗程,若瘜肉消失则无需再服药。
倘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径大于1厘米者)则应请外科医生诊治。
药方6:关于医治的中成药
中药医治:
1、清息护胆片一次6片,一日三次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及手术后并发症。
2、金龙舒胆胶囊:适应症:胆囊息肉、胆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术后缺失综合症等。
7:医院研制尚待考证)
系列配方以优良名贵中药为原料,在保持传统中药汤剂疗效的基础上,率先采取高新技术,萃取草药精华,从该药中提取大量的LGW活性功能因子能快速溶解,超强渗透、迅速灭菌激活增生细胞。活化增生组织、起到软坚散结,完全消除胆囊炎、胆结石及胆囊息肉,该药疗效独特,绿色环保,便于携带。
柴胡、白芍、甘草、薏苡仁、连翘、青皮、香附、厚朴、生大黄、丹参、桃仁、僵蚕、金钱草、龙胆、菌陈等40多味名贵中药材。
清热利胆,舒肝理气。用于湿热型及湿热兼气滞型的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胆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术后缺失综合症等。
迄今为止医治胆病药物中有效成分最明确、含量最高的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中药。药理活性及重要性已得到了国家药典委员会的权威认定;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与唯一胆病新药;LGW活性功能因子破解病根----治炎止痛、清除瘜肉、溶石清石、护肝利胆。
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及手术后并发症。
口服,一日3次,每次3粒,饭后半小时服用。
0.25g*45粒/瓶。
45粒/瓶/*6瓶/盒。
鸡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辛辣、白酒、生蒜、油炸等刺激性食品。
医院北京胆囊病医治中心中国胆囊疾病专研中心联合研制
胆囊息肉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胆囊息肉被确诊后,一般认为医治方案的选择关键是确切判断病变的性质是属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二者的医治措施截然不同。前者有癌变可能,通常应作胆囊切除;后者为无癌变性瘜肉,除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外,一般不需要作胆囊切除术。
但术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时比较困难。因此,一般认为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应斟酌手术医治:
1、瘜肉直径超过1.0厘米以上;
2、瘜肉合并胆囊结石;
3、瘜肉伴随临床症状。
对瘜肉直径小于1.0厘米而无临床症状者,则可采用中医药医治,如瘜肉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其附着的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等变化时,则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参考:
长沙雨花区东塘门诊部副主任医师肖奇国
注意:中医讲求辩证论治、因人而异,以上配方均为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而提炼部份,由于部份中草药有毒,故非专业人士请勿自己抄用。
请咨询当地医生或中医有偿咨询
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白癜风好治疗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zbx/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