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提升练习

11.根据下列实验设计方案,能够达成相应实验目的是

12.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模型与推理: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B.宏观与微观: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在O2中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R中一定含C、H元素

D.探究与创新: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并触摸试管底部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与该实验有关的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有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K2SO4和H2SO4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是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钾溶液

D.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微粒有K+、SO42-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酸中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1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和气味,则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D.H2O2分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加快H2O2的分解,则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16.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17.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合的是

A.表示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

B.电解水

C.向等质量的蒸馏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H4NO3和NaOH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18.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

C.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D.用酚酞试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19.下图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反应后的B图完整正确,应在反应后的B图中补充(填A或B)。

(2)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硫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填粒子名称)

(3)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图像中c表示的是。(填粒子符号)

(4)另取1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10g1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能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20.“××雪饼”的包装袋内常放入一小包干燥剂,干燥剂袋上的部分文字见下图,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吸水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收水后具有;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

11.

C

A、比较Mg、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将两种金属放在浓度相同的硫酸中,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中的压强几乎不变,则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可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大小,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滴加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固体会溶解,而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则无法得出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2.

D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A正确;

B、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B正确;

C、某物质R在O2中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R中一定含C、H元素,故选项C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并触摸试管底部,无法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13.

D

A、由图可知,a点pH<7,此时硫酸还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此时溶质是K2SO4和H2SO4,说法正确;

B、c点pH>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法正确;

C、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该实验是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钾溶液,说法正确;

D、b点pH=7,此时氢氧化钾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钾,溶液中的微粒是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D。

14.

A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D、酸中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水是含有氢元素,但不是酸,故错误。

故选A。

15.

B

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和气味,但是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氧气等,不符合题意;

D、H2O2分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加快H2O2的分解,但是催化剂不是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C

A、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前溶液pH>7,呈碱性,加入X溶液反应后pH逐渐减小,则X为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溶液pH>7,则溶液显碱性,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pH<7,说明这时稀硫酸过量,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

D

A、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稀盐酸,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2,但是不可能小于2,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的蒸馏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不符合题意;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且由于消耗了氧气,最后压强低于原来的压强,符合题意。

故选D。

18.

A

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玻璃棒搅拌可以使反应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否则会腐蚀胶帽,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9.

(1)A(2)水分子(3)SO42-(4)蓝

(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过程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变化,由于反应前有两个钠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故反应后还差一个钠离子,故选A;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氢氧根离子数目不断减少至0,钠离子数目不变,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加,但溶液中本身有水,故水分子不会从零开始,所以图像中c表示的是SO42-,从零开始随着硫酸的不断加入,从而不断增加;

(4)1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g1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由于氢氧化钠与硫酸的质量比为(40×2):(98×1)=40:49,故等质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消耗硫酸更多,氢氧化钠有剩余,此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

20.

(1)CaO+H2O=Ca(OH)2

(2)强烈的腐蚀性

(3)服用食醋,并大量饮水

(1)这包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收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强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皮肤、织物、器皿等物质有腐蚀作用;

(3)因为CaO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与食醋反应生成醋酸钙,醋酸钙是没有腐蚀性的,食醋也是无毒的,所以如果误食入口,应该服用食醋,并大量饮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zbx/160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