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吴京平科学声音
今年的夏天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夏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未来可能这样的高温酷暑会变成新常态,隔三岔五就来一次?这就是气候危机纪元的开端?
年的夏天注定是不寻常的。前所未有的热浪来袭,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特别是南方地区,实在是热坏了。我还好,毕竟我是在家上班,还可以闷在空调房里不出来。但是那些需要在外面跑来跑去的小伙伴们就十分煎熬了。
气象学上将较大范围内连续数日的异常高温天气称为“热浪”。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规定,如果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高温天持续3天以上,就称为“高温热浪”。今年咱们国家的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算是爆了表了,是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气象数据。我在上海,咱们先放上海的。
这是上海年的温度数据,红线是每日最高温度的平均值,蓝线是每日最低温度的平均值。这两条线基本反映了这个地区一年四季冷暖变化。灰色的柱状代表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区间。从图上你也知道,年的温度和历年的平均值大差不差,是相对来讲比较正常的年份。
这一张是年的,温度也好是大致符合平均值,只是在2月份和9月份有几个冒尖的高温,算是偏离平均值相对较远,但是呢,2月和9月原本的温度就不高,即便是异常,温度也在人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们再看年的数据,因为今年还没过完,数据只有2/3,但是你已经可以看出不正常了,3月份和4月份出现了两次严重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更要命的是,在气温最高的7~8月份,温度明显偏高了。虽然看上去偏高不大,但这是在顶峰上再拔高,一下就爆了表,我们就感觉受不了。
最近重庆出现了森林大火,这也都是跟高温少雨有关系。今年重庆的温度就实在有点太离谱了。
这张是年重庆的气温统计,你会发现,不但在3月份出现大幅度偏离平均值的状态,而且在温度最高的7~8月份,气温也偏得爆了表。
再看,这是成都年的气温记录,情况和重庆几乎是一样的。
下面是武汉的气温记录,也没比重庆成都好到哪里去。
这里推荐一个网站,可以查看世界各地的很多气象数据:
所以我才说,这个夏天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夏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未来可能这样的高温酷暑会变成新常态,隔三岔五就来一次?这就是气候危机纪元的开端?
关于极端气候的研究
科学家们对过去的数据做了一个总结,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王君副研究员和严中伟研究员去年在国际学术期刊《极端天气和气候》上发了一篇论文。标题就叫《中国极端区域热浪事件规模和风险快速上升》,他们对从年到年的这58年的气象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
首先,他们制定了一个标准,用来识别出区域性热浪事件。夏天总是很热的,你先得找到一个识别方法,把那些不正常的区域性的高温事件从大数据里过滤出来。比如说年我国就曾经遭遇过一次大范围热浪,这一大串图片就可以反映出这次热浪是怎么冒出来,覆盖了多大区域,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根据这个标准,极端热浪事件排在前三名的是年,年和年。统计数据只到年,所以,最热的一次热浪是年,今年已经破了年的记录,但是还没算在记录之内。
研究团队统计了大陆个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数据和最低气温数据。大家发现,这几十年里,热浪来袭的频率和量级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是和全球的气候变化密切关联的。
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如果比当前气温增暖1℃,类似年水平的热浪出现概率是10%,也就是所谓的10年一遇。如果增温1.5℃,那么就变成了30%,差不多是3年一遇,如果增温2℃,那就不得了了,出现概率会到到50%,也就是2年一遇。如果超过50%,也就是出现热浪的年份占了多数,这就说明高温反而成了新常态了。
想要了解气候变化问题,我们也需要多少知道一点术语,省得看专业报告的时候一头雾水。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缩写叫RCP,其实这“代表浓度路径”的缩写。这词翻译成中文你依然看不懂,其实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策略。
粗略的讲:
RCP2.6,就意味着咱们就别搞工业啦,石油煤炭就别烧啦,但是咱们人类总要吃饭,农业和畜牧业也还是要搞的,在这种条件下,也多多少少要产生一点二氧化碳。最终温室气体浓度是稳中有降。
RCP4.5呢,就是指各个国家积极努力的进行碳减排,碳达峰。不放弃工业的同时,还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RCP6.0呢,其实就是指各个国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也搞碳减排政策,但是并没有全力以赴,而是有一搭没一搭。
RCP8.5呢,就是彻底放飞自我,彻底就当没这回事儿,敞开了排放,该烧什么烧什么。
还是根据《中国极端区域热浪事件规模和风险快速上升》这篇论文的预测,在RCP4.5的条件下,到本世纪末,每年的极端区域热浪总天数将会增加到60天。如果彻底放开,在RCP8.5的高排放之下,这个数字可就不是60天了,而是天,小半年就没了。春天秋天也就被压缩得没几天了。你家空调要罢工了该怎么办呢?
高温往往伴随着干旱。还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戴新刚研究员团队和香港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合作对未来的东亚季风气候格局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即便是在RCP4.5的情况下,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区的东北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的降水在未来30年内也会偏少10~20%,相反,淮河流域、三江源地区、台湾岛的降水也会偏多10~40%,西北东部和华北、东北发部分地区,降水基本正常,或者稍微少一点。
你看,这些预测和今年的情况是不是很相似。今年因为气候反常,南方长江流域夏秋原本应该是汛期的,现在反而闹起了干旱。洞庭湖和鄱阳湖都叫苦不迭。水域面积大幅度缩小。
这就是鄱阳湖著名的落星墩,本来是湖里的小岛,现在已经变成了草原上的小山包了,水全干了。
原本是水电大省的四川,现在闹起了电荒。但是四川很多特高压线路是直接输向省外,只能输出,输入的线路反倒少了许多。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约用电,国家电网已经最大限度往四川调拨电力。
所以,在不久的未来,这种降雨带往北移动,长江流域不下雨,全下在淮河流域的情况是不可不防的。我国的西南是水电重镇,要是总出现干旱,势必要影响到国家的能源安全。
不仅你家空调要罢工,就连电都不够用了。
所以,气候变化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有人总是在网上散布言论,说未来北方会变得湿润,沙漠就要变绿洲啦。或许未来有这个可能,但是你也得看看代价是什么。局部的气候改善,不等于全国都赚便宜,有的地方是损失惨重。里外里一算账,还是亏的。
气候危机纪元已经来临
这多年来的快速气候变化带来的只能是灾难,这可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而是切切实实在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还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做的研究,过去40年来,因为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快速上升。上世纪80年代初,一年因为热浪死亡人数是人/年,到了年,就上升到了人/年。
当然,造成这个结果也不是热浪次数大幅度增加一个因素,毕竟人口基数在增加,人口也变得越来越老龄化,根据对年到年的数据分析,区域热浪频率增加原因占比40.6%,人口增长占比22.4%,老龄化占比20.8%,基线死亡率上升占了16.2%。
当然,这些都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根据计算机模型计算出来的概率。现在看来,即便是我们努力减少碳排放,气候也会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是福是祸,很可能是祸更多一点。所以,气候危机纪元已经来临,人类不得不坦然应对。
你认为人类该如何进行应对呢?
-更多推荐-
原标题:《未来高温酷暑或成新常态,气候危机纪元已经来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zbx/1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