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属中医胆心痛范畴

大医双合DaYiShuangHe

第12篇

每天两篇,传承中医

COURSEARRANGEMENT

概念: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胆道常见疾病之一,女性多见于男性,以40岁以上妇女多见,婴幼儿少见。

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这里主要论述急性胆囊炎。

胆石症按照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从性质来看,泥沙样结石较易治疗,大块结石或充满胆囊者,不易治疗。

图为胆的位置

胆囊炎和胆石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胁痛""黄疸""肝气痛""胆心痛"等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寒暖失常,情志不畅,外邪内侵而诱发。

关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仍以湿热为本。

肝喜条达,胆为中清之府,主疏泄。

过食肥甘厚味,日久蕴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之邪阻滞肝络,肝失条达而致胁痛。

图为一男子暴饮暴食的图片

湿热入于血分,瘀阻血脉,胆汁不能循肠道外溢,溢于脉外,充斥肌肤而发黄疸;

若湿热较轻,偏于气分,可不出现黄疸。

热灼煎胆汁,则可生沙石。若湿热炽盛,气血两燔,灼伤津液,可发生正虚邪陷之危候。

辨证论治

右胁窜痛,或胀痛,绞痛,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寒热往来,

或身目发黄,尿黄便秘,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滑。

图为一男子眼睛发黄的图片

清热利湿,疏肝理气。

杏仁10g,茵陈30g,金银花15g,连翘15g,

图为杏仁

赤芍10g,金钱草15g,藿香10g,当归10g,

白芍10g,丹皮10g,郁金10g

胁痛重者加醋柴胡、延胡索和川楝子;便秘者加熟大黄;

热盛者加炒栀子、黄连;

热盛伤津者加天花粉、石斛、白茅根;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泽兰;

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焦三仙);

呕吐者加竹茹、旋覆花、生赭石;发热者加生石膏;

图为竹茹

结石者加金钱草、茵陈、冬葵子。

病案举例

王某,女,68岁。

初诊日期∶年7月5日。

右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天。

患者高热昏睡,家属代诉;

患者2天前出现右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

体温39.4℃,巩膜及皮肤轻度黄疸。

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静点土霉素治疗,体温维持在38.2℃左右。

入院查:

外周血白细胞17×10°/L,中性粒细胞0.84,"尿三胆"(-),胆红素18.81μmol/L,黄疸指数8U,

右侧腹部平片:肾结石阴影。家属拒绝手术,请关老会诊。

刻下症见: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昔痛,高热持续不退,右上腹部疼痛不明显,

恶心,口渴欲饮,汗出多,2天未进食,大便5日未行,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干黄,脉弦滑数。

既往史∶1年前曾出现类似发作史,诊断为"胆石症",经中西医治疗后缓解。

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肝胆湿热,弥漫三焦,兼感暑邪。

清热利湿,活血退黄,少佐祛暑之品。

藿香15g,金银花30g,黄连3g,茵陈90g,生石膏20g,白芍10g,

赤芍10g,金钱草60g,当归10g,杏仁10g,丹皮10g,冬葵子12g,

心天花粉25g,石斛30g,连翘12g,延胡索10g六一散12g,紫雪散3g

服药1剂,大便4次,质稀,体温晚上降至37.8℃,7月6日体温37.5℃,

恶心消失,出汗停止,仍口干思饮,苔仍干黄,脉弦滑不数,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复查白细胞13.6×10°/L。上方加佩兰15g、白茅根30g。

7月7日体温正常,精神转佳,上方去连翘、紫雪,茵陈改为60g,继服。

7月8日,体温正常,能起床活动,稍稍进食,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白细胞7.1×10°/L,中性粒细胞0.75。

茵陈10g,金银花30g,黄连3g,藿香15g

白芍10g,金钱草60g,赤芍10g,杏仁10g

天花粉25g,六一散12g,冬葵子12g,石斛30g

白茅根30g,紫豆蔻3g,另服加味保和丸,10g/包同煎。

7月12日,患者无特殊不适,皮肤及巩膜黄染消失。

复查胆红素∶

6.84μmol/L,黄疸指数4U,TTT3.5U,遂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按本例胆囊炎、胆石症,1年前患者曾有过发作病史,此次为第二次急性发作,

伴高热,上腹满痛,拒按,小便黄如茶色,汗出,身黄,神志昏蒙,

时值盛暑,舌干黄,脉弦滑数。此乃肝胆湿热内蕴,郁久酿毒,兼感暑邪,

内外合邪,弥漫三焦,腑气不通。湿热之邪上蒙清窍,故见昏昏嗜睡。

湿热蕴毒入于血分,瘀阻血脉,胆汁外溢于肌肤,故见皮肤及巩膜黄染。

方中重用茵陈、金钱草、黄连、生石膏以清利肝胆湿热、泻火解毒;

患者兼感暑邪,以藿香、佩兰、六一散芳香化浊、祛暑解表,配以石膏,清解里热,解肌透表。

患者身目黄染,为湿热入血之象,应用白芍、赤芍、牡丹皮、当归、白茅根、

延胡索凉血活血、柔肝止痛,血活黄易却;

重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毒解黄易除;

图为金银花

应用杏仁理气化痰,痰解黄易散,此为关老"治黄三要则"。

患者年老,病势急迫,舌红而干,热盛伤阴,虽有腑气不通,大便秘结,

而关老并未应用攻下之品,以防正虚邪恋,而用鲜石斛、天花粉等以养阴生津;

冬葵子甘寒利窍,利水通淋;紫雪散镇痉泻热,患者里热炽盛,高热神昏,

三焦闭结,用之尤为得当。全方配伍得当,量大力峻,切中病机,

故能一剂知,二剂已,热退身凉,汗出而止,疼痛消失。

虽未用攻下之品,腑气已通。高热退后,纳食欠佳,故以紫豆蔻、加味保和丸,以行气健脾,助脾运化,正气得复。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zbx/13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