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常见症状是右胁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不适感,多呈胀痛或闷胀感,可向右肩部放射,症状在多食油腻及情志不畅后发作或加重。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的范畴。病位在胆,与肝胆经有关。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1)阳陵泉或胆囊穴
胆囊穴在阳陵泉下2寸,虽是奇穴,也在足少阳胆经上,主治各种胆囊病症。
阳陵泉则是治疗胁痛的要穴
《通玄指要赋》说:“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指。”
《医学入门》说:“胁痛只须阳陵泉。”
《针灸甲乙经》曰:“胁下搘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则极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临床治疗胆囊炎,应该按《灵枢》“揣穴”的方法在阳陵泉及其下方找压痛点,哪儿压痛明显,就在哪针刺。按照《灵枢》的观点,这个压痛点是人人有异的,只要出现在阳陵泉的附近,就是胆的下合穴阳陵泉所在。所以阳陵泉也好,胆囊穴也好,治疗胆囊炎的道理都是“合治内腑”。
(2)丘墟透照海
丘墟是胆的原穴,五脏六腑的病,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胆囊炎是胆腑的疾病,自然也就可以取丘墟了。
从文献记载看,历代许多医家都用丘墟治疗胁痛。
如《针灸甲乙经》穴:“胸胁痛,善太息,胸满膨膨然,丘墟主之。”
《千金要方》曰:“丘墟,主胸痛如刺。”
《素问》:”两胁痛,针少阳经丘墟。”
《针灸聚英》:“胁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痰注、肝急。针丘墟。”
《经络全书》:“李东桓曰:两胁痛,刺少阳丘墟。”
贺普仁《针灸治痛》一书,其用丘墟治疗胁痛的方法是丘墟透照海,临床使用对慢性胆囊炎的胁痛,确有较好的效果。
慢性胆囊炎并非一时可治愈,胁痛等症状消失并不等于痊愈,应坚持长期治疗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并嘱患者勿食辛辣油腻,少饮酒,保持心情舒畅,方可不再发作。用上穴治疗时,支沟、日月、胆俞等穴也可酌情配合使用。
丘墟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你是否还在医学理论的迷宫里苦苦徘徊?你是否还在为疑难杂症束手无策?
大医如道,大道至简,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方可化繁为简!为推动道教医学传承与发展,弘扬道医济世养生之宗旨,传播道家文化身心兼修之要义,玄博道医诚邀有缘人一同朝圣仙山,参悟医道,学习道医秘籍,追寻中华医学之本源。
武当太极神针传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拜中国道教协会李光富会长为师,修炼道家养生医术,研修武当太极针法。
北京白癜风价钱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zbx/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