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那些事儿计算题解题程序

中考化学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是计算题,好多学生以为是压轴题,畏之如虎,大脑一片空白,思维瞬间短路。其实这是一道送分题,如果按照程序化的方式解答的话,是可以省略很多思考的,把高科技搞成白菜价,正是我们中国人所擅长的。

计算题多快好省地解出来,有三个点。重点是化学方程式,难点是数据分析,焦点是为数据找到合适的位置。

程序一:找化学方程式。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解答计算题的第一步,讲究“三字经”。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式。

三部曲之一,先根据念法排序,金前非后氧最后(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氧元素排在最后);如果不行的话,还有备案,正(化合)价在前,负(化合)价在后。其次是标价,把元素或者原子团化合价标在符号正上方。最后是交叉,把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交叉到对方的右下角作为粒子个数,当原子团个数超过1时,例如是2或者3等,那么原子团要打括号。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部曲之二,针对氧原子观察,用最小公倍数配平。如果不行的话,用备案,当你大脑混沌未开时,可以考虑归一法这种万能办法,先找出最复杂的化学式,前面系数定为1,然后依次配平出现次数最少的元素。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中气体、固体的箭头符号。

三部曲之三,注明条件,初中化学反应条件屈指可数,无外乎点燃、通电、加热、高温,如果有催化剂的话,催化剂写在等号上方。注明箭头,气体箭头主要是三大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除此以外,如果是高温下生成的水蒸气也属于气体。固体箭头初中只出现两个,一个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碳酸钙(CaCO3),第二个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Cu(OH)2)。

程序二:数据分析。

对题目给的所有数字进行分析,满足“纯真”的数据才能直接写在该物质化学式下方,才能用。

“纯”,是指纯净物的质量,如果是混合物,要乘以该物质的纯度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才能用。

“真”,是指真正才加化学反应的实际质量。如果每一个数据都不能判断是否是真正参加反应的质量,那就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这个质量差往往就是反应后生成气体的实际质量,可以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程序三:为数据定位。

能用的数据必须写在该物质化学式的正下方,不能随便玩漂移,更不能张冠李戴。整个化学方程式的下方只需要写两组数据,一组是题目告诉你的已知物质,一组是题目要你求的未知物质。第一行写相对质量,也就是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前面系数的乘积;第二行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要满足纯真条件,不满足要把数据处理一下,使其满足。)

这三个主要程序完成,相当于筑墙的主体已经封顶了,剩下的就是敲敲补补勾缝的过程了。比如完成解设,设某某物质的质量为X。比如两组数据上下列比例式。比如写“答”。

插笔入套,六分入囊。

附: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的三重门。

入门型:直接告诉你化学方程式,对号入座就行。

进阶型:要你自己写化学方程式,不给你满足“纯真”条件的数据,你自己处理数据。

天花板型:表格分析或者图像分析。表格分析找到其他条件变化,但是该数据不变的那个数据,这个至关重要,这个不变的数据,就是某种物质的真实质量,拿来计算即可。图像分析题,找到图像的转折点,这个点代表的数据,往往就是真实质量,直接用来计算即可。这种题型,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试卷已经罕见,撞上了,可以直接买彩票学梅西唱早安隆回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lff/16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