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与重症监护学系兼职副教授;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WFSA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常委;《麻醉与镇痛》中文版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和《医学参考报麻醉学频道》编委,《ChineseMedicalJournal》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特约审稿专家,《今日麻醉》负责人。擅长疑难重症患者的麻醉和危重病人的急救,在慢性疼痛的治疗方面善于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基础,尤其在癌痛和神经痛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较高。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围术期过敏反应、肌松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等。
内容介绍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痛觉感受(伤害感受器)——痛觉传递(传入纤维、脊髓、丘脑等上行束)——痛觉整合(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痛觉调控(下行控制和神经递质)。
慢性疼痛——定义:持续3-6个月以上的疼痛;病因:机械损伤(外伤)、炎症、肿物生长、缺血、其他(牵拉、神经损伤)。慢性疼痛可能相关的疾病——机械损伤(关节伤、肌肉劳损)、炎症(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肿物(各种肿瘤)、缺血(心绞痛、心梗、动脉血栓性缺血)、神经损伤(带状疱疹后疼痛、幻肢痛)。
疼痛不可忽视——宜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状态)。疼痛的特点:部位;性质(尖锐、钝性、针扎样、火辣辣、刀割样、约束感、衣服接触痛);疼痛时间(间断性发作、持续24小时);疼痛诱发(加重、缓解的条件状况);用药的效果。病因诊断最重要——鉴别诊断:肋间神经痛vs.心绞痛;老年人心梗vs.肺炎vs.胃炎等;病因诊断的同时,应该进行必要的疼痛治疗。
慢性疼痛的几大主要类型:
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病因:劳累、外伤、湿寒、体质;鉴别:风湿免疫疾病(特异性免疫反应)、病毒/细菌性炎症;诊断:高危因素、压痛点等;治疗:避免危险因素、适当治疗、理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病毒、外伤、压迫、化学物质;诊断:病因、性质、肌电图、用药反应;鉴别诊断:同一部位其他脏器的病变;治疗:神经的复原性很差/病程很长、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神经营养药。
癌性疼痛——观念改变:癌症会疼痛,疼痛不能忍;WHO原则:按需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方案;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也可以换用贴剂;必要时静脉途径给药;在镇痛效果与副作用耐受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吗——药物依赖:生理依赖(戒断症状)、心理依赖(成瘾性/欣快记忆)。
小结:疼痛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机制之一;慢性疼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慢性疼痛最常见的种类有肌筋膜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等。慢性疼痛不要忍,疼痛科医生帮助您!
关于麻醉领域更多信息请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lff/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