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政策速递
韩正: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6.15全国第十个低碳日;
七部门印发方案,年减污降碳协同度要有效提升;
十七部门印发文件,提出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年北京市万元GDP碳排放量全国最优
权威声音
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正在搭建北京绿色项目库及企业碳账户;
绿金委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报告:金融机构需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加速推进绿色化
专题碳讨
设定目标、建立机制、强化学习、技术升级、科技引领、服务社会、文化普及、赋能未来——6月17日,4名嘉宾参与零碳研究院直播讨论,并给出“双碳”目标下,企业应对低碳发展的8条基本法则
低碳样本
引进京外绿电,开发清洁能源——北京十年用能变革;
江西力推“零碳会议”,生态大省变身碳汇大户
一、政策速递
1.韩正: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韩正6月16日在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的国合会年年会上强调,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要着力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也发挥好政府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的作用;要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
解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底色,全面客观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至关重要。既涉及环保问题,也涉及高质量发展问题,将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监事会主席汪义达)
2.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据新华社报道,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6月20日开幕,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国务委员王勇指出,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快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解读: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即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任务。这需协调若干关系,包括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关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等。(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方世南)
3.6.15全国第十个低碳日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双碳’活动,共建美丽家园”。十年来,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节能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据统计,我国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年下降18.7%,较年下降48.4%,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据初步核算,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年降低3.8%,为完成“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解读: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若能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我们生活的家园将越来越美丽宜人。(人民日报等)
4.七部门印发方案,年减污降碳协同度要有效提升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6月17日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许多要求,包括到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等。到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等。
解读:应深刻认识减污降碳一体谋划的重要意义,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推进的任务体系,着力打造减污降碳一体实施的行动模式。例如在打造减污降碳一体实施的行动模式方面,要开展多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包括探索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5.十七部门印发文件,提出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气象局6月15日公告,近日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到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等要求。
解读:与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相比,本次《适应战略》具有四个特征: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多层面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生态环境部)
6.世界5G大会特设5G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
据“·哈尔滨世界5G大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lff/1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