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全国两会刚结束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
年11月,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召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第一次联席会议,推动共建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年7月,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健全“七大体系”、提升“七种能力”进行系统设计,确定37项重点任务,明晰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江苏路径”。
年12月,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高规格召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第二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江苏“率先”的目标定位,积极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探索“江苏经验”。
年,“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被纳入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重点任务,连续三年成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当家花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突破”被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三项标志性成果之一。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共同制定《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任务清单》,明确9大类32项合作任务,逐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工作落实。
部省共建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系统谋划,集成推进,在部分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取得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体系和能力不但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方面,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科学保障,部省共建,搭建起一个高规格推进的有力平台。
聚焦碳达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碳达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立志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
在书写“绿色答卷”时,江苏不仅将碳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面对新形势下的碳减排压力,更是不等不靠,率先开展《江苏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出台《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碳减排工作计划》,长短结合部署推进重点领域低碳管控、绿色低碳试点示范等重点任务。
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推动主要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出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对家“双超双有”(超标准、超总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企业提出强制性清洁生产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落实绿色金融、停限产豁免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用能改造、治污设施提标改造……江苏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聚焦新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此外,江苏还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成功获批成为全国碳市场八大联建省份之一,江苏首批纳入碳市场交易的电力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9.4%,居全国第二。同时,对首批纳入碳市场的家电力企业进行配额预分配,配额总量约2.95亿吨二氧化碳。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还联合江苏省林业局开展沿海滩涂大规模植树造林技术攻关,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组织南京、苏州开展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研究,编制《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碳监测能力。
为助力江苏率先完成碳达峰目标,13个设区市纷纷行动起来,寻找发展与生态的最佳平衡点,且特色亮点分明。
苏州作为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以碳排放强度目标下降为中心,以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为主线,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提高、森林碳汇增加等,多措并举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沿江城市,镇江市出台了《长江大保护(镇江)造林绿化建设方案》,明确到年,沿江森林质量提升面积累计达到亩,全面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实现新增碳汇吨。
聚力抓源头
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则是充分发挥治理体系效能的根本保障。
江苏的实践紧紧围绕着“三个转变”,即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
紧盯污染源头强化治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年确定为“源头治理年”,切实把源头治理作为根本性举措,建立“减污降碳、源头治理”月度例会制度,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超低排放改造、豁免企业培育3个细化方案,年度项源头替代项目已完成项。开展年度汛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行水断面上游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优化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机制,将补偿断面从个增加至个,将补偿标准提高约60%。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zlff/1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