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蒋女士,因乏力医院诊治,检查后发现胆囊长了一花生大小的肿瘤,确诊为胆囊癌。
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熊立新考虑到蒋女士同时还患有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胆总管囊肿,病情较为复杂。经多学科会诊后,确定治疗方案,蒋女士接受了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肝总管囊肿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熊立新介绍说,胆囊癌的主要诱因是胆囊息肉、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小的仅1-2mm,大的可达2cm,根据息肉数量,可分单发和多发。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少数患者会有上腹部不适,可伴有腹痛。
大多数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只有极少部分会发生癌变。所以得了胆囊息肉,不一定都要切除胆囊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建议手术治疗:息肉单发且个头较大者(1cm);胆囊多发息肉并伴有症状如右上腹隐痛、胀痛等;胆囊息肉合并结石。
其他息肉样病变,没什么症状,可以采取定期的观察,比如3-6个月做一个超声检查,如果在复查的过程中,息肉表现增长迅速,就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是胆汁内的某些成分(胆固醇、胆色素、钙、粘液等物质)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聚成石。按成分不同可分为胆固醇、胆色素及混合性结石,可发生在胆囊、肝内胆管、胆总管等部位。
对于有症状胆石病,首选胆囊切除治疗。大多数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先随访观察,如果随后出现症状,再转诊行胆囊切除术。胆囊癌风险增加的患者需要行胆囊切除术(胰管引流异常、胆囊腺瘤、瓷胆囊),某些有溶血性疾病或接受胃旁路术的患者可能适合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胆石症的预防: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的摄入,健康合理的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早期发现。
熊立新强调:胆囊内息肉如果单发则恶变发生率更高,因此如果体检时发现有胆囊结石或胆囊单发息肉≥1cm者,应尽早手术,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发生癌变。
专家简介
熊立新普外中心副主任兼普外科一病区(肝胆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湖南省医学会胰腺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擅长于肝胆外科相关疾病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联系-
供稿:普外科一病区宁韦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党委办(宣传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ysbj/1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