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胆囊结石,有一些病人会无症状。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多、吃肥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呢逆等,常被误认为“胃病”,从而“吃错了药”。
据了解,胆囊炎的典型症状在是右上腹胀痛,疼痛可由阵发性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胀痛。
只有区别了胃病和胆囊炎、胆结石,才能更好地进行治疗。
3年“老胃炎”原是胆囊炎近日,家住市区永昌路的吴女士讲述,3年前她开始“胃痛”,当时只是偶尔上腹不适,自己以为是饮食不当所致的胃炎,每次不适时吃些胃药就舒服了。从此以后,类似的症状吴女士每年总要发作五六次,医生均诊断为急性胃炎或急性胃肠炎。最近两月来,吴女士的“胃炎”除急性发作外,还经常伴有上腹隐痛、口苦、呕吐等。最近吴女士病情再次发作,医院作了全面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引起她腹痛的主要原因竟是胆囊炎和胆结石,而不是胃炎!
对此,专家解释说:“胆囊炎与胃病的症状有相似的地方,由于症状类似于胃病,所以不少病人常以为是胃病发作,忽略了可能是胆囊炎、胆结石引发的疼痛。”
中年肥胖女性更易患病
40岁以上的中年人更易得胆囊炎。专家说,中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下降,遇到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变动,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特别是逐渐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其中,中年女性,尤其是肥胖者,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几率要比同龄的男子更大一些。
吃火锅、高脂肪高营养等油腻食物比较多,都易导致胆囊炎发作,出现腹胀、嗳气、食欲不振、脂肪便等明显的化学性消化不良问题。驻马店70岁的司大爷,今年5月初因为吃了一顿虾后,引发了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导致胆囊肿成火龙果那么大,差点要了他的命。
不吃早餐胆囊最易生结石
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但医学界目前比较公认的高危险因素主要有三:其一为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以致胆囊长时间不收缩;第二是高胆固醇饮食;第三为糖尿病,以及门脉高压等疾病所引发。
胆囊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有储存、浓缩、分泌胆汁,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胆囊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专家提醒,夏季到来,大家更应该注意保护胆囊,饮食一定要规律,切忌贪凉,不要过于油腻,一旦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及时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yfbf/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