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危害大,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它

小编导读

人们常说壮士断腕是勇气,说破釜沉舟是决心,实际上,应该是胆魄。无论是决心,还是勇气,都是胆的力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说法,可见此言非虚。如果胆有了病变,譬如胆囊炎,该怎么治?且看老中医妙手去疾。

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的范畴,《灵枢·胀论》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对胆囊炎的病位、证候特点做了扼要释义,其病位主要在肝胆,其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胆气不和,上逆为患。临床以气滞、血瘀、湿热错杂实证多见。

陈宝贵教授临证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用药:柴胡、黄芩各12g,半夏9g,大黄3g(后下),白芍、厚朴各10g,金钱草15g,甘草3g,生姜5片为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疏肝利胆,通腑泄热。

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是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证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

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用为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阳明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王某,男,45岁,干部,年7月2日就诊。

主诉:突发上腹部疼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突发上腹部饱胀疼痛,痛不可触,伴恶寒,发热,时时欲呕,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左上腹有8cm×6cm大小之肿物,按之较硬,有结节感,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滑。B超报告: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内沙粒样结石。

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

中医诊断:腹痛。

辨证:肝胆郁热。

治法:疏肝利胆,通腑泄热。

用药:柴胡、黄芩各12g,半夏9g,大黄3g(后下),白芍、厚朴各10g,木香10g,金钱草15g,甘草3g,生姜5片为引。

水煎服,日1剂。

服1剂后,疼痛缓解,大便得通,诸症均有所减轻。继以原方出入,服至7剂,恢复如常人。B超复查:肿块消失,胰腺大小正常,胆囊内沙石明显减少。随访年余,疗效稳定。

按语:《金匮要略》指出:“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顺,故宜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原治邪郁少阳,兼阳明里实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柴胡汤有保肝、利胆、抗炎、解热等作用。药理研究证实白芍配木香有增加胆囊收缩、蠕动的功能,金钱草清肝胆湿热,可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汁分泌,诸药配伍,使郁热清透宣泄,肝胆得以疏泄条达,共奏疏肝利胆,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陈宝贵教授指出:大柴胡汤除用于治疗传统医学中的少阳阳明病外,通过适当加减还用以治疗急性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脾胃疾病。急性黄疸型肝炎加茵陈、栀子、板蓝根。慢性肝炎加茯苓、白术、丹参、广木香、延胡索。慢性胆囊炎去大枣,加鸡内金、郁金、海金沙、延胡索、金钱草。此外,胆囊炎患者的合理饮食是控制慢性胆囊炎复发的关键,高脂饮食可加重胆囊的负荷而诱发疾病,故应做到饮食有节,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应保持愉悦平静的心态,即所谓“调情志”,这对预防胆囊炎的复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陈宝贵医论医话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美英,陈慧娲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rczy/18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