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饱胀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内脏下垂等疾病均可出现。中医认为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寒温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失舒,横逆犯胃,或脾损不运,或脾损气滞,或胆失通降等而发病,并有湿浊,食滞,血瘀等兼证,有寒、热、虚、实不同,初病多实,久病多虚中夹实或虚证。治当分别情况,具体施治。常用治法有:1 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气犯胃证,系肝气横逆犯胃,胃失纳运而发病。证见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胃脘饱胀,嗳气矢气则减,不思饮食,便秘,脉弦,苔薄白,方用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砂仁、广木香、制香附等。
2 清化和胃法:适用于脾胃湿热证,系湿热困于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而发病。证见胃脘饱胀,口苦纳差,身重体困,面色不华,尿赤,脉濡数,舌苔黄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制半夏、橘皮、茯苓、苍术、厚朴、枳实、甘草等。
3 温化和胃法:适用于寒湿困于脾胃证,系脾胃虚损,寒湿内生,困而不化而发病。证见胃脘饱胀,纳差口粘,四肢困倦,大便不实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细等。方用胃苓汤加减,药用苍术、厚朴、制半夏、橘皮、茯苓、枳壳、广木香、泽泻等。
4 健脾理气法:适用于脾虚气滞证,系脾虚不运,气机郁滞而发病。证见胃脘饱胀,多食尤甚,嗳气频作,嗳后脘胀则舒,不思饮食,乏力,便溏,面色不华,舌苔薄白,脉细弦,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制半夏、橘皮、广木香、砂仁、柴胡、炒白芍、枳壳、甘草等。
5 健脾温中法:适用于脾胃虚寒证,系脾胃虚寒,纳运失司而发病。证见胃脘饱胀,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多食胀甚,神疲乏力,便溏,舌苔薄白,质淡边有齿印等。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制半夏、橘皮、砂仁、广木香、肉桂、炒白芍等。6 利胆通降法:适用于肝胆气滞,通降失司证,此证常见于慢性胆囊炎,静止性胆囊结石症。证见胃脘饱胀,痞塞不适,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脉弦等。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制半夏、黄芩、广木香、枳实、广郁金、大叶金钱草、青皮、芒硝等。7 消导行积法:适用于饮食积滞证,系饮食失节,食滞中焦,胃失降和而发病。证见胃脘饱胀外,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为舒,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腻。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山楂、神曲、莱菔子、制半夏、橘皮、茯苓、白术、枳实、广木香等。
原文发表于《中医杂志》,由中医智库编校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和原杂志所有,中医智库谨表谢意!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中医智库点评部分恐有违原文之本义,仅供参考。中医智库与您分享中医好文章!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何需求,请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hizn/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