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36岁,居住北京,年12月4日首诊。
该病人是以腹部疼痛为主诉来就诊的,经过我的初步诊断,发现其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在胆囊区,于是我高度怀疑是胆囊的问题。随即病人经过B超检查,结果显示胆囊壁厚、毛糙,明确诊断为胆囊炎。
该病人和我已经很是熟悉,很多疾病会首先来找我采用中医治疗,于是病人看着报告单说:“祁大夫,我这个病就交给您了!”
她的主要症状是,近一两个月来不定时出现腹痛,尤其是以右下腹部为甚,同时上腹部也感觉到闷胀,胃部时有烧热感,对于油腻性食物有些厌烦。我诊断其舌脉情况是舌淡苔白腻,脉滑。
我告诉病人,这个病并不是一时形成的,治疗起来应该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希望你能有一个思想准备。
因为我深知,现在有很多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中途放弃治疗,结果前功尽弃,所以对于很多疾病,我首先就要给病人的思想工作做好。
她笑着回答,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于是斟酌之后开出处方:
处方:枳壳15g,桔梗10g,木香15g,葛根30g,牡蛎30g(先煎),竹茹12g,陈皮12g,青皮12g,金钱草20g,郁金15g,川楝子12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12月14日,二诊。
病人说服用七剂药后,并没有什么改观,自我感觉还是老样子,舌淡苔白腻,脉滑。我告诉她,也许如果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是好现象。
处方:枳壳15g,桔梗10g,木香15g,葛根40g,牡蛎30g(先煎),白芍20g,延胡索12g,金钱草20g,郁金15g,丹参12g,鸡内金15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12月28日,三诊。
病人说因工作太忙,服用完这七剂药后又自行找药店买了七剂药服用,现在诸症依然照旧,舌淡苔白腻,脉稍滑。病人的心态我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总是希望会出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作为医生,我更加明白,病人再急,医生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更要做到淡定处之。
处方:枳壳15g,桔梗10g,木香15g,淡豆豉20g,栀子15g,葛根40g,牡蛎30g(先煎),香附15g,延胡索15g,白芍20g,金钱草15g,丹参12g,鸡内金15g,甘草10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1月4日,四诊。
诸症平稳,腹痛有所减轻,舌淡苔白稍腻,脉稍滑。经过这近一个月的治疗,此时根据她的情况,我在用药上开始改变了一些思路。
处方:柴胡12g,枳壳15g,川芎10g,陈皮15g,香附15g,白芍20g,桔梗10g,木香15g,金钱草15g,首乌藤30g,丹参15g,鸡内金15g,甘草10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1月10日,五诊。
腹痛情况有所缓解,但现在自觉双目干涩,同时寐差,多梦。舌淡苔白稍腻,脉稍滑。
处方: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柴胡12g,枳壳15g,川芎10g,陈皮15g,香附15g,白芍20g,枸杞子15g,桔梗10g,金钱草15g,首乌藤40g,龙齿20g(先煎),桂枝12g,黄芩12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1月22日,六诊。
现诸症较前好转,但胆囊部位仍隐痛,舌淡苔稍腻,脉弱。
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2g,陈皮15g,香附20g,白芍20g,金钱草15g,仙鹤草40g,桔梗10g,木香15g,黄芩12g,蒲公英15g,生麦芽10g,九香虫10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1月29日,七诊。
诸症较前明显好转,腹部隐痛的时间也有很大缓解,但可能因为受凉而感到后背不舒,舌淡苔稍腻,脉弱。
处方:柴胡18g,枳壳15g,川芎12g,陈皮15g,香附15g,黄芪30g,桂枝15g,白芍30g,山药30g,金钱草20g,葛根40g,九香虫10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2月22日,八诊。
病人因个人原因停止了一段时间治疗,回来后第一时间找我复诊,并告诉我腹痛较前大为好转。舌淡苔白,脉稍弦。
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0g,陈皮15g,香附15g,桂枝15g,白芍30g,威灵仙15g,山药30g,金钱草10g,葛根40g,九香虫12g,延胡索15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3月4日,九诊。
诸症平稳,症状已经基本解除,舌淡苔白,脉弱。
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0g,陈皮15g,香附20g,白芍20g,金钱草30g,葛根40g,山药30g,九香虫15g,桔梗10g,木香15g,淡豆豉12g,炒栀子10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5月6日,十诊。
我让病人再次行B超复查,结果检查示胆囊一切正常,病人显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于是我也松了一口气,病人希望我能够帮她巩固治疗,舌淡苔稍黄,右脉郁。
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2g,陈皮15g,香附20g,白芍30g,金钱草20g,葛根40g,牡蛎30g(先煎),郁金20g,桔梗10g,木香15g,九香虫10g,丹参15g,淡豆豉20g,栀子10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年5月13日,十一诊。
诸症一切良好,遂告诉病人再巩固治疗一周即可。
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2g,陈皮15g,香附20g,白芍30g,金钱草20g,葛根40g,牡蛎30g(先煎),郁金20g,桔梗10g,木香15g,九香虫10g,丹参15g,淡豆豉20g,栀子10g,密蒙花15g,夏枯草10g,甘草10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每次-ml。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中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胆囊炎的诊断并不难,但治疗起来却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往往会用到解痉镇痛的药物以缓解症状,同时会用到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中医对于本病实际上是有很大优势的,往往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我在本案中对于该病人的治疗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在前期的治疗中,我主要是攻为主,比如用到枳壳、桔梗、木香这三味我经常用到的药物来理顺气机。因为中医认为肝胆五行属木,木主疏泄,所以对于肝胆疾病的治疗,我往往首先就是先帮其理顺气机再说,这就相当于我们要装修房子一样,你首先就要先把房间里杂七杂八的物件给清理出去。
接下来我用到的主要方子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这绝对是中医史上的一个千古名方,主要功效为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我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重在加入诸如金钱草、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理气止痛的药物。
当症状稳定后,我的用药思路则开始选用了《景岳全书》中的柴胡疏肝散为主,该方是名医张景岳所创下的名方,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我在原方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实际状况,一直坚持使用到最后,完美收尾。
在本医案当中,除了主方之外,有两味药是不可轻视的,应该说是点睛之笔,就是金钱草和白芍。金钱草味甘、淡,性平,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的功效,我在治疗肝胆类疾病尤其是偏湿热证者每每运用,况且还经常会大剂量使用。白芍味甘苦性平,归肝、胆、脾经,是一味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好药,因为肝胆相为表里关系,而肝为刚脏,“刚”就是刚强、暴急的意思,就是说肝具有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而在治疗肝胆类疾病是一定要注意防肝胆疏泄生发太过,所以一味白芍可谓是上乘的选择。
(内容源自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hizn/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