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虽然寓意颇多,但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气不足,气虚,很容易感到累,有点懒洋洋,经常气短、心慌、出虚汗。
气虚百病生,尤其是女人,一旦气虚,对身体危害更大。
道医所说的“气”,不是空气、氧气,而有特定的内涵,它是器官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
1气虚血瘀是衰老的核心
冠心病、脑梗塞、脑缺血、老年性痴呆、慢阻肺都属于气虚血瘀的严重状态,也是常见的衰老和导致死亡的原因,但是在治疗时,往往只重视了活血化瘀,忽略了补气的重要性。
气虚是万病之源,它会导致支气管炎,哮喘,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心肌缺血,骨质疏松,记忆力减退,浑身无力,脏腑功能低下等。
因此,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重视补气。
2黄芪——补气诸药之最价格却很低
说到黄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种药物。
黄芪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能。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应用广泛,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作用迅猛。而黄芪相对温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3黄芪有三大突出特点
1补气效果非常好应该说它与西洋参、太子参相比来说,黄芪补气的效果毫不逊色。
2味道非常好咱们常说的“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对于黄芪是不是适用的,它既是一个补气的好药,同时它又是不是那么苦的良药。
3非常便宜所以说就没有造假的。
黄芪好吃效果好又便宜,是适合老百姓补气的药。对于气虚、气短,容易感冒、易出汗的朋友,经常的吃黄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黄芪有如此强大的功效,故中医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对于大病初愈的调养,和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都能用到黄芪。
那么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呢?
4补气圣品黄芪4种实用的吃法
1干嚼法你就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2泡茶法黄芪片5~10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
3煮粥法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适合女士食用。
4烹饪法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
便宜却功效非凡的黄芪,是中老年人的必备良药,从今天开始,就去药店买一点回来备用吧。让您远离气虚、气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
老百姓都值得拥有的好药材,让朋友们也学学。
郎中堂国医馆1月4日(星期三):
魏延龄针灸专家
主治中医师
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60余年,是嵊州市针灸专业领域的元老级人物,医院副院长。对中风后遗症、面瘫、关节炎、颈腰椎疾病、头痛等多种疑难杂症的针灸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在嵊州范围内有良好的口碑。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冯林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医院校进修学习,深得河南多位名老中医真传。行医近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长职务,退休后曾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地坐诊。治病务求实效,博采众长,疗效理想。擅长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咳嗽、气喘、痰症、呼吸困难等。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便秘、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泌尿系统疾病:肾炎、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头晕脑胀等病症。男科:阳痿、早泄,性欲低下、前列腺肥大以及炎症等。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妇科炎症、不孕、产前及产后调理。疼痛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痛风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周日上午
王桂海中医师皮肤病专家
擅长运用中草药及太极养生之道法医治各类内科杂症和疑难杂病,尤其对各类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如白癜风、牛皮癣、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顽疾有独到疗效,治愈患者不计其数。
门诊时间:星期一、三、五全天;星期六下午
喻茂尧
浙江省基层名中医
甲状腺疾病资深专家
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
绍兴市糖尿病社区防治学科带头人
擅长:
l糖尿病
l甲状腺疾病
l妇科疾病: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输卵管堵塞
l各种内科疑难杂症
门诊时间:每星期三全天
沈行仪
主治中医师从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运用中医经典古方、验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妇科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具体详情请见店内海报
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hizn/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