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使用呼吸机时,不同模式和参数的设置非常重要。常用的呼吸机模式主要有A/C(辅助/控制通气)和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A/C模式分为A/C-PC(压力控制)和A/C-VC(容量控制),而SIMV则分为SIMV(容量控制)+PS(压力支持)和SIMV(压力控制)+PS。这四种模式都是初始使用时的常见选择,根据使用者的熟悉程度和偏好来选择适合的模式。
初始参数设置
1.潮气量设置
-AC-VC或SIMV(容量控制)+PS模式:根据患儿理想体重计算潮气量,通常为6~8ml/kg。
-A/C-PC和SIMV(压力控制)+PS模式:不能直接设置潮气量,而是通过调整压力差(△P)或峰值气道压力(PIP)来控制潮气量。一般初始设置为8~12cmH2O(PIP=△P+PEEP)。连接患儿通气后,观察呼吸机监测的潮气量,及时调整压力以维持在理想水平,然后根据血气结果再次调整。
2.吸入氧浓度(FiO2)
-根据氧饱和度(SpO2)目标确定FiO2。应以低的吸氧浓度维持患儿的目标SpO2,通常SpO%。对于PARDS患儿,当PEEP10cmH2O时,SpO2应维持在92%~97%;当PEEP10cmH2O时,SpO2维持在88%~92%。心脏病患儿需平衡肺部和心脏需求,氧治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呼吸频率
-设置呼吸频率时应考虑患儿年龄、自主呼吸能力、通气模式、潮气量大小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目标水平。
-A/C模式:初始频率应接近患儿的生理呼吸频率(见表1)。
-SIMV模式:初始频率可与A/C模式相同,然后根据患儿的病情、镇痛镇静程度及自主呼吸能力进一步调整。
表1:不同年龄段儿童生理呼吸频率
4.吸呼比(I/E)或吸气时间(Ti)
-根据年龄设置吸气时间或吸呼比。新生儿一般为0.5~0.6秒,婴幼儿为0.6~0.8秒,年长儿为0.8~1.2秒。吸呼比通常为1∶1.5~1∶2。在呼吸衰竭时,如哮喘患儿,吸呼比应适当调整,避免呼气时间不足导致气体滞留和二氧化碳潴留。
5.触发灵敏度
-呼吸机的触发灵敏度有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两种。一般初始设置为0.5~2L/min,需根据患儿的自主呼吸状态进行调整,确保触发灵敏度合适,以避免无效触发。
6.呼气末正压(PEEP)
-PEEP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氧合。一般情况下,没有严重肺部感染时PEEP设置为5cmH2O,有肺部感染时根据情况调整。左心衰肺水肿时PEEP设置为8~12cmH2O。对于PARDS患儿,应结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必要时采用俯卧位。
7.压力上升时间
-在压力模式下,压力上升时间是从基线水平(PEEP)到设定压力(PIP)所需的时间。一般设定为0.2秒。调节时需观察压力时间波形,避免过于平缓或压力过冲。
正确设置这些参数有助于优化儿童呼吸机的使用效果,确保患儿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得到支持和治疗。
#儿童呼吸机参数正常值范围#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hizn/1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