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灸疗暨现代灸疗文献分析与临床案例选

胆结石是指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胆囊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胆汁代谢异常,胆固醇过饱和而形成结晶所致。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胆管结石常继发于胆道蛔虫病所引起的感染,加上胆汁淤滞所引起。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1.艾条灸

王建新艾灸治疗胆结石引起胆绞痛。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经用解痉剂无效,接着针刺中脘、腹通谷、天容、幽门、鸠尾、手第2掌骨侧“胃穴”,疼痛依旧不减。依“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用自制艾条轮流灸上述穴位,半小时缓解,1小时后绞痛程度减半,2小时转隐痛,第2天复诊按原法治疗疼痛消失。医院行肝胆B超检査,发现胆囊颈有一结石嵌顿,后经手术治愈。(王建新.艾炎治疗急腹症两則。中国中医急症,,9(6):)

2.非艾灸

王前琼麝香丸药灸洽疗胆结石。治疗方法:取麝香、樟脑、 等研粉制成0.5cm大小丸药,再用纱布包裹,置于酒精灯上炙烤。基础穴位为人中、神阙、涌泉、内关、足三里,再加丘墟、阳陵泉以疏肝利胆、消炎排石。先灸,采用雀啄灸。所灸次数和时间以患者症状缓解后即止,一般灸5分钟可见明显疗效,每日可灸1-2次。(王前琼.麝香丸药灸在急症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12(6):)

3.温灸器

翟光墨微烟灸疗器灸治结合耳穴压丸治疗胆石症。治疗方法:微烟灸疗器艾灸取穴:日月、期门、肝俞、胆俞、胃俞(均取右侧),体弱者加足三里。以清艾条4g装入器内点燃后用胶布贴敷(或用松紧带扣系)于上穴,经示范后由患者在家自灸,每日2次(11-13时、19-21时)施灸4小时,1周停灸1天,1个月为1个疗程。耳穴压丸取穴:胰胆、肝、十二指肠、胃、脾、三焦、口、交感、大肠、肩、外耳、耳迷根、皮质下。前3穴必取、配穴临症加减,每次取8-10穴,以王不留行子置8X8mm胶布上贴于上述各穴,每穴按压81下,每日3次,3日后更换两耳交替,疗程同上,同时每日服高脂餐(猪蹄炖服或煎蛋两只)和淘洗大便查石。治疗结果:经上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自淘大便发现结石并经B超检查未见结石者9例占29%,症状明显缓解,发现结石随访1年未复发者15例占48.4%,发现少量结石,症状缓解,1年内偶有轻微发作(继续上法治作仍然有效)7例排石总有效率为%。(霍光墨.微烟灸疗器灸治结合耳穴压九治疗31例担石症临床报道.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7(6):54)

(1)结石者,大积大聚也。六腑以通为用,艾灸“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温经活血通络此其一;胆石患者或发或止迁延久,阳气内虚而从寒化亦非少见,艾灸通阳益气,消瘀散积此其二;即谓湿热蓄积而成石,以艾灸泄热解毒“引郁热之气外出”,化湿解郁,亦可谓切中病机。但非相当的、持续的刺激量则难以收功,所以可由患者居家自灸,以保证灸量,多可使胆区胀痛即时缓解,排石速度加快当与加强胆囊舒缩功能、胃肠蠕动作用有关。

(2)依据《灵枢-官能》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和《灵枢-上膈》刺痛法“已剌必熨,令热入中,日使热内,邪气益衰,大痛乃溃”,朱丹溪“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之说,用艾灸治疗取得完全止痛的效果。中脘、腹通谷、天容、幽门、鸠尾均在通过胆管、肝、胆总管的任脉、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上,长时间艾灸这些穴位可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经络气血恢复畅通,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人社部灸疗师培训年9月24-10月8日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开课;学习针、灸,了解相关临床案例请联系单老师,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
白癜风的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bybl/572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