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浙江金华)A、B、C为初中科学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 。(1)2H2O22H2O+O2↑(2)酸或碱或盐(1)C是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C为氧气;A、B所属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所以A→B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A、B、C为三种无机物且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则A为二氧化碳或水,假设A为水时,B、C可以是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碱,如B为氢氧化钙、C为氢氧化钠,也可以是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酸,如B为硫酸、C为碳酸;假设A为二氧化碳时,B、C可以是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盐,如B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故C物质的可能类别是酸或碱或盐。46.(广东广州)(5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NaOH+HCl=NaCl+H2O(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3)取少量步骤I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加足量的水并充分搅拌仍有固体剩余,而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则都是可溶的,所以此固体不溶物为它们之间某两种物质的反应产物;结合题意可知,Na2CO3和BaCl2可以反应生成BaCO3沉淀;K2SO4可以BaCl2反应生成BaSO4,步骤I中所得清液加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加盐酸无气泡且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中无Na2CO3,有NaOH,步骤II中所得溶液再加Ba(NO3)2无现象,说明溶液中无K2SO4,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确定的是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中是一定含有NaOH、BaCl2,而Na2CO3和K2SO4至少含有一种,要确定它们的存在与否可取步骤I中固体加盐酸,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47.(·湖北荆州)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_________。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___。(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___。(1)置换反应(置换)(2)①CO+CuOCu+CO2(合理即可)②CH4+2O2CO2+2H2O(3)氢氧化钡(合理即可)(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的反应可以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3CO+Fe2O32Fe+3CO2、CO+CuOCu+CO2等。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则A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C、D中有一种是氢氧化铜沉淀,说明B是一种碱溶液,产生两种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kw.com/bybl/16005.html